一丁

一丁
詞典解釋
1.一個成年男子。
2.《舊唐書.張弘靖傳》:“今天下無事,汝輩挽得兩石力弓,不如識一丁字。”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.辨誤三》:“竇蘋《唐書音訓》云:‘丁恐當作個。’予嘗以竇說雖當﹐而無所據。偶讀孔毅父《續世說》﹐引宏靖曰:‘汝曹能挽兩石弓﹐不若識一個字’﹐乃作此個字。因知個誤為丁﹐無可疑者。”“丁”與“個”形近﹐故誤。后因謂不識字或學極淺陋者為不識一丁。
3.一枚釘子。
分詞解釋
故誤:
法律用語。知而故犯與誤犯。
識字:
1.認識文字。
2.謂知曉文字音義﹐精于訓詁。
天下:
1.古時多指中國范圍內的全部土地;全國。
2.指全世界。
無所:
1.沒有地方;沒有處所。
2.表示否定不必明言或不可明言的人或事物。
一個:
1.表數量。單個。用于人和各種事物。
2.整個。
3.用在動詞和補語之間,表示程度。
4.跟名詞﹑動詞結合,用在謂語動詞前,表示快速或突然。


一丁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i/1/205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