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寳

大寳
詞語解釋
1.《易.系辭下》:“圣人之大寶曰位。”后因以“大寳”指帝位。
2.指佛法。
3.重五十兩的銀元寶。
分詞解釋
重五:
農歷五月初五日。即端午節,又稱重午。
圣人:
1.指品德最高尚﹑智慧最高超的人。
2.專指孔子。
3.君主時代對帝王的尊稱。
4.稱皇后﹑皇太后。
5.泛稱佛﹑菩薩等得道者。
6.對有異術的仙道﹑方士等的尊稱。
7.清酒的別稱。亦指酒之清者。
元寶:
1.大寶。喻不可多得的賢才。
2.我國古錢幣的一種名稱。“元寶”二字前常冠以年號﹑朝代等,鑄于幣面。因唐朝“開元通寶”誤讀作“開通元寶”而得名。《舊唐書.食貨志上》載:武德四年七月,廢五銖錢,行開元通寶錢。開元錢之文,為給事中歐陽詢制詞及書。“其詞先上后下﹑次左后右讀之。自上及左會回環讀之,其義亦通,流俗謂之開通元寶錢。”
3.我國舊時鑄成馬蹄形的銀錠。常作貨幣流通。
4.特指用錫箔紙折成﹑供祭祀時焚化的元寶形冥幣。
佛法:
①佛教的教義。
②佛教徒和迷信的人認為佛所具有的法力。


大寳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i/12/11491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