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公

曹公
詞語意思
1.漢末曹操位至三公,人皆稱曹公。
2.梅子的別稱。
分詞解釋
別稱:
正式名稱以外的別名。
曹操:
曹操(155-220)即“魏武帝”。三國時政治家、軍事家和詩人。字孟德,小名阿瞞,譙縣(今安徽亳州)人。東漢末,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董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。公元196年迎獻帝都許(今河南許昌東),“挾天子以令諸侯”,先后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。在官渡之戰中,打敗袁紹,基本統一北方。208年率軍南下,被孫(權)劉(備)聯軍擊敗于赤壁,退回北方。被封為魏王,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帝。他在北方實行屯田,興修水利,獎勵農耕,使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。又多次下令求賢。善寫詩歌,作品氣魄雄偉,慷慨悲涼。
三公:
周代以司馬、司徒、司空為三公,或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公。西漢時以丞相(大司徒)、太尉(大司馬)、御史大夫(大司空)合稱三公。東漢時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合稱三公,又稱三司,總攬軍政大權。唐宋沿用此稱,已無實權。明清以太師、太傅、太保為三公,作為大臣的最高榮譽頭銜。
梅子:
1.梅樹的果實。味酸,立夏后成熟。生者青色,叫青梅;熟者黃色,叫黃梅。
2.指梅樹。

曹公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i/12/11686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