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庸

中庸
詞典解釋
①原為儒家的倫理思想。中,有中和、不偏不倚等含義;庸,有平常、常道等含義。儒家以此為最高的道德標準,并作為處理事物的基本原則和方法。后來則泛指平庸、妥協、保守、不求上進。
②指才能中等、平庸之人:中庸讀我詩,思量云甚要。
③儒家基本經典之一。原為《禮記》中的一篇。相傳為孔子之孫子思作。提出“中庸”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。南宋朱熹把它與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、《大學》合稱為“四書”。
分詞解釋
一篇:
1.古時文字皆著之于竹簡,用牛皮編串如冊,是為一篇。后因稱首尾完整的文字為一篇。
2.全篇。
標準:
①衡量事物的準則:技術標準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。
②本身合于準則,可供同類事物比較核對的事物:標準音ㄧ標準時。
方法:
關于解決思想、說話、行動等問題的門路、程序等:工作方法ㄧ學習方法ㄧ思想方法。
基本:
①根本:人民是國家的基本。
②根本的:基本矛盾ㄧ基本原理。
③主要的:基本條件ㄧ基本群眾。
④大體上:質量基本合格ㄧ大壩工程已經基本完成。
不偏不倚:
倚:偏。不偏向任何一方。表示中立或公正。


中庸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i/12/1219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