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語

中語
詞典解釋
宮中例不外傳的言語。
分詞解釋
言語:
1.說話﹔說。
2.吩咐﹔命令。
3.稟報。
4.爭執。
5.善于辭令。亦指善于辭令者。
6.言辭﹔話。
7.指閑話﹐不滿意的話。
8.指詞章﹐文辭著作。
9.喻蟲鳥鳴叫。
10.指口頭語言。
外傳:
1.古代經學家稱廣引事語﹑推演本義的書為“外傳”,與專主解釋經義的“內傳”相對。如《春秋左傳》為內傳,《國語》為外傳;《詩》有《韓詩外傳》,《春秋》又有《谷梁外傳》﹑《公羊外傳》等。
2.傳記文的一種。為史書所不載的人物立傳;或于正史外另為作傳,記其遺聞逸事,都叫外傳。如《漢武外傳》﹑《飛燕外傳》等。


◎ 和四方、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:中心。當中。中原。中華。
◎ 在一定范圍內,里面:暗中。房中。中飽。
◎ 性質或等級在兩端之間的:中輟(中途停止進行)。中等。中流砥柱。
◎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:在研究中。
◎ 特指“中國”:中式。中文。
◎ 適于,合于:中看。

◎ 恰好合上:中選。中獎。中意(會意,滿意)。
◎ 受到,遭受:中毒。中計。
◎ 科舉考試被錄取:中舉。中狀元。
語(語)
◎ 話:語言。漢語。英語。語錄。語匯。語重心長。
◎ 指“諺語”或“古語”:語云:“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”。
◎ 代替語言的動作:手語。旗語。
◎ 說:細語。低語。
語(語)
◎ 告訴:不以語人。

中語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i/13/1610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