篆鼎

篆鼎
詞語解釋
有篆書銘文的鼎。
分詞解釋
銘文:
刻寫在金石等物上的文辭。具有稱頌﹑警戒等性質﹐多用韻語。
篆書:
①字體名。大篆和小篆的統稱。大篆相傳為周宣王時太史籀所作,故也稱“籀文”或“籀書”,廣義的大篆又指甲骨文、金文及春秋戰國時各國通行的文字。秦始皇統一中國后,實行文字統一,以小篆為正字,也稱“秦篆”。篆書字體偏長,多用圓筆。
②王莽篡漢建立新朝后所立六書之一,即“小篆”。

● 鼎
◎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,一般是三足兩耳:銅鼎。鼎食(列鼎而食,指豪侈生活)。鼎鑊。
◎ 鍋:鼎罐。鼎鍋。
◎ 古代視為立國的重器,是政權的象征:鼎彝。九鼎。定鼎。問鼎。鼎祚(國運)。
◎ 象征三方并立、互相對峙:鼎峙。鼎足之勢。
◎ 大:鼎族。鼎臣。鼎力支持。
◎ 正當,正在:鼎盛。
● 篆
◎ 漢字的一種書體:大篆。小篆。篆體。篆書。
◎ 書寫篆字:篆額。
◎ 印章多用篆文,故為官印的代稱,又為對別人名字的敬稱:篆刻。攝篆。次篆。臺篆。

篆鼎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i/18/31371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