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圣

三圣
詞典解釋
1.三個圣人。指堯﹑舜﹑禹。
2.三個圣人。指夏禹﹑周公﹑孔子。
3.三個圣人。指伏羲﹑文王﹑孔子。
4.三個圣人。指文王﹑武王﹑周公。
分詞解釋
孔子:
孔子(前551-前479)春秋末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。儒家的創始人。名丘,字仲尼,魯國陬邑(今山東曲阜)人。曾任魯國司寇,后周游列國。晚年又收徒講學,弟子相傳有三千人。其學說以仁為核心,而“仁”的執行又要以“禮”為規范。政治上提出“正名”的主張,提倡德治和教化。主張“有教無類”,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,首創私人講學的風氣。自漢以后,經過不斷補充和改造,他的思想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,影響極大。著作有《論語》。
周公:
1.西周初期政治家。姓姬名旦,也稱叔旦。文王子,武王弟,成王叔。輔武王滅商。武王崩,成王幼,周公攝政。東平武庚﹑管叔﹑蔡叔之叛。繼而厘定典章﹑制度,復營洛邑為東都,作為統治中原的中心,天下臻于大治。后多作圣賢的典范。參閱《史記.魯周公世家》。
2.春秋時天子之宰﹑卿士的通稱。
3.《論語.述而》:“子曰:‘甚矣吾衰也,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。’”后因以“夢見周公”喻夜夢。或省作“周公”。
伏羲:
古代傳說中的三皇之一。風姓。相傳其始畫八卦,又教民漁獵,取犧牲以供庖廚,因稱庖犧。亦作“伏戲”﹑“伏犧”。
夏禹:
夏代開國之主。顓頊孫,姓如人氏,其號曰禹,亦曰文命。初封夏伯,故亦稱“伯禹”。為有天下之號,史稱夏禹,又稱“夏后氏”。在位八年,后南巡,崩于會稽(今浙江紹興市)。據傳,禹治水,歷十年之久,“三過其門而不入”,終于戰勝洪水,民得以安。因此他是我國歷史上勞苦功高而又最副盛名的國王。
圣人:
1.指品德最高尚﹑智慧最高超的人。
2.專指孔子。
3.君主時代對帝王的尊稱。
4.稱皇后﹑皇太后。
5.泛稱佛﹑菩薩等得道者。
6.對有異術的仙道﹑方士等的尊稱。
7.清酒的別稱。亦指酒之清者。


三圣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i/20/35270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