螻螲

螻螲
詞語解釋
古書上指螻蛄。
分詞解釋
古書:
古代的書籍或著作。
螻蛄:
動物名。節肢動物門。昆蟲綱。直翅目,螻蛄科。背部茶褐色,腹面灰黃色。前足發達,呈鏟狀,適于掘土,有尾須。生活在泥土中,晝伏夜出,吃農作物嫩莖。通稱“蝲蝲蛄”,有的地區叫“土狗子”。
上指:
1.向上豎起。用以形容盛怒之人的頭發。
2.見“上旨”。

● 螻(螻)
◎ 〔螻蛄〕昆蟲,褐色,有翅,前腳強化為挖掘足,能掘地,咬農作物的根。亦稱“天螻”、“蛞螻”、“土狗”;簡稱“螻”,如“螻蟻”(用以代表微小的生物,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)。
◎ (螻)
● 螲
◎ 〔螲蟷〕一種生活在地下的蜘蛛,黑褐色,在土里打穴,穴口有蓋,可以開合,伺小蟲經過,翻蓋捕捉。
● 螲
◎ 〔螻螲〕螻蛄。

螻螲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i/21/29787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