夷夏

夷夏
詞語解釋
1.夷狄與華夏的并稱。古代常以指中國境內的各族人民。
2.指少數民族地區與內地。
分詞解釋
夷狄:
1.古稱東方部族為夷﹐北方部族為狄。常用以泛稱除華夏族以外的各族。
2.指邊遠少數民族地區。
3.視為夷狄。
并稱:
1.一齊稱道。
2.相提并論。
內地:
①王朝京畿之內的地區:內地北距山以東盡諸侯地,大者或五六郡,連城數十。
②離邊疆或沿海較遠的地區:內地與沿海城市的經濟發展不平衡。
華夏:
我國的古稱。
中國:
①古時“中國”含義不一。或指京師為“中國”。《詩.大雅.民勞》:“惠此中國,以綏四方。”毛傳:“中國,京師也”。《史記.五帝本紀》:“夫而后中國,踐天子位焉。” 裴駟集解:“劉熙曰:‘帝王所都為中,故曰中國。”或指華夏族,漢族地區為中國(以其在四夷之中)。《詩.小雅.六月序》:“《小雅》盡廢,則四夷交侵,中國微矣。”又《禮記.中庸》:“是以聲名洋溢乎中國,施及蠻貊。”而華夏族,漢族多建都于黃河南,北,因稱其地為“中國”,與“中土”,“中原”,“中州”,“中夏”,“中華”含義相同。初時本指河南省極其附近地區,后來華夏族,漢族活動范圍擴大,黃河中下游一帶,也被稱為“中國”。《晉書.宣帝紀》:“孟達于是連吳固蜀,潛圖中國。”(“中國”指立國于黃河中下游的魏國),甚至把所統轄的地區,包括不屬于黃河流域的地方, 也全部稱為“中國”。《史書.天官書》:“其后秦遂以兵滅六國,并中國。”19世紀中葉以來,“中國”始專指我國家全部領土,不作他用。
②“中華人民共和國”的簡稱。
③中國(Madhya-desa)。古地名。即恒河中下游一帶的中印度,佛教徒譯稱“中國”。見《法顯傳》。


夷夏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i/28/3651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