楹聯

楹聯
詞語解釋
也叫“對聯”、“對子”。懸掛或粘貼在壁間柱上的聯語。春節時貼在門上的對聯叫“春聯”。字數無定規,但兩聯須相等。舊時要求對仗工整,平仄協調,是舊體詩詞的演變。相傳始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寢門桃符板上的題詞“新年納余慶,嘉節號長春”。宋代推廣用在楹柱上,后又普遍用于裝飾和交際慶吊。
[couplets hung on the pillars of a hall] 掛或貼于楹柱上的對聯。泛指對聯
分詞解釋
對子:
①對偶的詞句:對對子。
②對聯:寫對子。
③成對的或相對的人或物:結成互幫互學的對子。
春聯:
春節時用紅紙書寫吉祥或祝頌語句貼于門上,謂之春聯。其源出于古之桃符。
對聯:
(對聯兒)寫在紙上、布上或刻在竹子上、木頭上、柱子上的對偶語句。

楹聯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i/4/14946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