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上巾

折上巾
詞語解釋
古冠名。后漢梁冀改輿服之制,折疊巾之上角,稱折上巾。北周裁為四腳,名曰幞頭,也稱折上巾。隋唐時貴賤通用,宋時為皇帝﹑皇太子常服。參閱《后漢書.梁冀傳》﹑《舊唐書.輿服志》﹑五代馬縞《中華古今注.幞頭》﹑宋沈括《夢溪筆談.故事一》﹑《宋史.輿服志三》。
分詞解釋
常服:
1.古指軍服。
2.通常之服。
皇帝:
最高封建統治者的稱號。在我國皇帝的稱號始于秦始皇。
后漢書:
書名。紀傳體東漢史。南朝宋范曄著。全書一百二十篇,分一百三十卷。記載自公元23年至220年間的歷史,敘事喜以類相從。為研究東漢史的重要資料。
中華:
1.古代華夏族多建都于黃河南北,以其在四方之中,因稱之為中華。后各朝疆土漸廣,凡所統轄,皆稱中華,亦稱中國。
2.指中原。
3.古時對華夏族﹑漢族的稱謂。
折疊:
把物體的一部分折過來與另一部分挨在一起。如:把印好的書頁折疊起來以便裝訂。如:折疊椅。


折上巾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i/4/32283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