偽孔傳

偽孔傳
詞語解釋
《古文尚書》東漢時已亡佚,至東晉元帝時,梅賾(一作“梅頤”﹑“枚頤”)獻孔安國作傳的《古文尚書》五十九篇。唐孔穎達作《尚書注疏》即以此為底本。自宋吳棫朱熹以來已懷疑其為偽造,至清閻若璩惠棟更詳予考訂,遂成定論。后即稱此偽造的孔安國《尚書傳》為“偽孔傳”,以明非真出于孔安國之手。亦省稱“偽孔”﹑“偽傳”。
分詞解釋
定論:
確定的論斷:此事已有定論。
底本:
1.底稿。
2.校刊﹑翻譯﹑刊印書籍時作為依據的本子。亦指抄本或刊印本所依據的原本。
3.猶本錢。比喻可以憑借﹑依靠的錢物。
懷疑:
①疑惑;不很相信:他的話叫人懷疑ㄧ對于這個結論誰也沒有懷疑。
②猜測:我懷疑他今天來不了。
東晉:
朝代,公元317-420,自元帝(司馬睿)建武元年起到恭帝(司馬德文)元熙二年止。建都建康(今南京)。
古文:
①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統稱(一般不包括‘駢文’)。
②漢代通行隸書,因此把秦以前的字體叫做古文,特指許慎《說文解字》里的古文。


偽孔傳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i/6/20923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