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轍

十三轍
詞語解釋
指皮簧﹑鼓詞等戲劇曲藝所用的十三個韻類,亦稱十三道轍。即中東(中冬)﹑江陽﹑衣期(一七)﹑姑蘇﹑懷來﹑灰堆﹑人辰(壬辰)﹑言前(檐前)﹑梭波(梭潑)﹑麻沙(發花)﹑乜邪(迭雪)﹑遙迢(遙條)﹑由求(油求)。
[a folk art form] 指皮黃、鼓兒詞等戲劇曲藝中押韻的十三個大類,就是:中東、江陽、衣期、姑蘇、懷來、灰堆、人辰、言前、梭波、麻沙、乜邪、遙迢、由求
分詞解釋
懷來:
1.亦作“懷徠”。招來。
2.思念未來。
發花:
眼睛看東西模糊不清:餓得兩眼發花。
姑蘇:
①山名。即“姑胥山”。在蘇州西南:上姑蘇,望五湖。
②臺名。指姑蘇臺,在姑蘇山上,相傳為吳王夫差所筑。
③蘇州的別稱:姑蘇城外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。
一七:
1.舊時稱人死后的頭一個第七天。故亦稱頭七。
2.猶一周。泛指七天。


十三轍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i/7/3648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