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合一匡

成語拼音:[jiu he yi kuang]
成語解釋:原指春秋時齊桓公多次會合諸侯,稱霸主,使混亂的政局得以安定。后用以形容有卓越的治國才能。
成語出處:《論語.憲問》:“桓公九合諸侯。”又:“管仲相桓公,霸諸侯,一匡天下。”《史記.主父偃列傳》:“昔得管仲相齊桓,霸諸侯,有九合一匡之功。”
成語簡拼:jhyk
成語簡拼:中性成語
成語用法:作定語;用于書面語
成語結構:緊縮式成語
產生年代:古代成語
成語造句:仲之九合一匡,澤被當時而垂后世,亦如反唐之功,贖過而有余也。 ★明.袾宏《直道錄.馮道(二)》

九合一匡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h/127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