脫劍

脫劍
詞語解釋
1.解下佩劍。比喻棄武修文。語出《禮記.樂記》:“裨冕搢笏﹐而虎賁之士說劍也。”說﹐通“脫”。《孔子家語.辯樂》作“裨冕搢笏﹐而虎賁之士脫劍”。
2.漢劉向《新序.節士》:“延陵季子將西聘晉﹐帶寶劍以過徐君。徐君觀劍﹐不言而色欲之。延陵季子為有上國之使﹐未獻也。然其心許之矣。致使于晉﹐故反﹐則徐君死于楚……于是季子以劍帶徐君墓樹而去。徐人嘉而歌之曰:‘延陵季子兮不忘故﹐脫千金之劍兮帶丘墓。’”后以“脫劍”用為悼念亡友之典。
分詞解釋
致使:
連詞。表示由于某種原因而使得:強臺風過境,房屋倒塌,致使許多人無家可歸。
劉向:
(約前77—前6) 本名更生,字子政,西漢沛(現在江蘇省沛縣)人,經學家、目錄學家、文學家,著有《新序》、《說苑》等。
裨冕:
著裨衣,戴冕。古代諸侯卿大夫朝覲或祭祀時所穿冕服的通稱。與袞冕或上一等冕服相對而言。
不言:
1.不說。
2.不依靠語言。謂以德政感化人民。
3.不料。
搢笏:
1.亦作“搢忽”。
2.插笏。古代君臣朝見時均執笏,用以記事備忘,不用時插于腰帶上。
3.引申指朝見。

脫劍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i/24/36057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