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鄰

八鄰
詞語解釋
1.亦作“八隣”。
2.為古代蒙古的一部。
分詞解釋
一部:
1.一支;一個部分。
2.中醫指人體的一個部位。
3.表數量。用于書籍﹑樂舞﹑車輛﹑機械等。
古代:
①過去距離現代較遠的時代(區別于‘近代、現代’)。在我國歷史分期上多指19世紀中葉以前。
②特指奴隸社會時代(有的也包括原始公社時代)。
蒙古:
①民族名。唐時始見史書記載。初居額爾古納河流域,后逐漸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廣大地區,過著游牧生活。13世紀初成吉思汗統一各部,建立蒙古汗國。此后展開大規模軍事活動,先后攻滅西遼、西夏、金、大理、南宋,統一全國,建立元朝,勢力遠及中亞和南俄等地。
②中亞內陸國。在中國和俄羅斯間。面積156.65萬平方千米。人口231萬(1995年)。首都烏蘭巴托。全境為高原。氣候干旱。草原分布廣,南部為戈壁區。居民主要從事畜牧業。工業以畜產加工最重要。銅鉬礦開采有相當規模。

● 鄰(鄰)
◎ 住處接近的人家:四鄰。左鄰右舍。
◎ 接近,附近:鄰國。鄰家。鄰座。鄰里。鄰邦。
◎ 接近,親近:“鄰以理者,知也”。
◎ 古代五家為一鄰,五鄰為一里。
● 八
◎ 數名,七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“捌”代):八面玲瓏。八卦(《周易》中的八種基本圖形)。

八鄰的意思

引用地址 https://qjyouth.com/ci/30/94939.html